今年1月15日,云南部分地区发生6.5级强烈地震。得知这一消息后,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立即决定通过教育部捐资1005万元港币,援助遭灾害严重的姚安、大姚、南华等县重建48所中小学校舍。教育部部长陈至立、云南省省长李嘉廷分别致信表示感谢。
此举,已是93岁高龄的邵逸夫先生在2000年的头一个月里第二次捐赠巨款支持内地教育事业了。就在此前的1月18日,邵逸夫先生向中国内地捐出2亿港元巨额款项,用于支持内地学校办学。为此,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特率内地教育代表团,专门赴香港接受赠款。邵先生热心教育的善举,再次在海内外激起巨大反响。
迄今为止,邵逸夫向内地捐赠的款项已达17多亿港元,用这些捐款兴建的教学楼、图书馆、科技馆等项目已达1800多个,受惠的高等院校遍于内地大江南北,逸夫楼、逸夫图书馆、逸夫会议中心等等,已经如繁星般点缀了内地的浙江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云南大学、西北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大学等多所名校。另外,值得一提的还有,在去年长江流域遭受水灾之后,邵逸夫先生出资帮助灾区重建起118所小学,受益的灾区儿童数以万计。
在香港,邵逸夫先生素有“电影大亨”之称。这位香港娱乐业的巨子掌管的邵氏电影电视公司、无线电视翡翠台等在香港赫赫有名,他个人的经历也与香港娱乐事业半个世纪的发展息息相关。
20年代,中国电影业刚刚起步,竞争激烈。1927年,邵逸夫被派往东南亚开拓电影市场。当时,邵逸夫等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架破旧的无声片放映机,在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地奔波,放映和推广他们的国语影片。开始是在露天放映,后来进入影院,最后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。
在美国出现有声电影后,邵逸夫赴美留学,学习拍摄有声电影。回国后,邵逸夫拍出了一部有声电影《白金龙》。此后,他们的有声电影在南洋风行一时。到抗日战争爆发时,邵氏兄弟已经在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越南、泰国、香港、台湾等地拥有近140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。后来,邵家的电影公司为扩大发展,分离出了一家公司,起名为“邵氏兄弟有限公司”,总部设在香港,邵逸夫成为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之一。
60到70年代,是邵逸夫电影事业的全盛时期,他的影业公司员工超过1300人,被外国传媒誉为“东方好莱坞”。当时,他们每年拍出40多部故事片,《大醉侠》、《独臂刀》、《金燕子》、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等影片蜚声东南亚。1972年,公司拍摄的《天下第一拳》在欧美和亚洲市场引起轰动,美国的350家影院同时放映,这部影片成为当年全美7大卖座片之一。《天下第一拳》与其他一些著名功夫片一起,掀起世界范围内学习中国武术的热潮。
70年代末期,香港电影业开始滑坡,邵逸夫先生收缩公司的制片业务,把更多金钱与时间投在无线电视业,当时不少人批评他投资错误,然而,邵逸夫却我行我素。时至今日,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为他带来的巨额利润,已证明邵先生当年的远见。
香港的商业巨子中,大多是地产、基建、航运、珠宝等实业界人士,像邵逸夫这样以影视业进入香港富豪榜,是绝无仅有的。
邵逸夫在事业发达之后,一直十分支持慈善和文化教育事业,他每年都要捐出巨资,赞助公益事业。1973年,年近七旬的邵逸夫以个人财产成立了“邵氏基金”,每年拨款给各大慈善机构。从1985年起,邵逸夫更向内地教育事业捐款,并捐助受灾地区。1991年,江泽民主席接见了这位热心内地教育事业的慈善家,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。
邵逸夫秉承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重视教育的传统。作为父亲,他说,“我对儿子们的责任,是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。”作为一个有数十年艰苦创业经验的商人,他则深深体会到,中国的发展,百业待兴,教育为本。多年来如此热心于教育事业,源于他常与周围人交流的一个私愿:“中华民族要繁荣昌盛,扶助教育,启迪青少年智慧,广育中华英才,至关重要。”